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

国家重点学科——暨南大学文艺学

 

l  发展简述

暨南大学文艺学学科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根基。早在1981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一批硕士点之一。1989年在全国率先招收港澳台及海外兼读研究生。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饶芃子、胡经之教授领衔创建了华南地区第一个文艺学博士学位授权点,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同年,被国务院侨办确立为部级重点学科。此后,在饶芃子、胡经之和蒋述卓教授带领下,本学科在保持比较文艺学研究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995199820032007年,由学科带头人饶芃子、蒋述卓教授先后带领四次被批准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19972002年两次被列为暨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2002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挂靠暨南大学,饶芃子教授当选为该会首任会长,并连任至今。2006年,“文学概论”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同年,申报获得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6月,以本学科学术梯队为主组建的“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被遴选为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8月,文艺学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

l  研究方向

在长期发展基础上,本学科形成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跨学科视野下的比较文艺学”

暨南大学文艺学学科是国内最早进行比较文艺学研究的学术单位。本方向是本学科博士点的创点方向,也是该学科的核心和特色,在跨学科的视野下,着重对不同诗学体系、艺术类型以及人文领域的各种理论进行比较和整合,概括当代文艺发展的需要,丰富和拓展文艺学学科内涵,力图创建既有世界视野又具民族特色的诗学话语体系,在多维度的比较中拓展文艺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本学科的其他方向形成理论统摄与方向互动。

2、“跨文化视野下的海外华人诗学”

暨南大学作为全国华侨最高学府,在海外华文文学、华人诗学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方向是在已有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海外华人诗学与批评理论研究,为中国现代文艺学学科知识的更新寻找新的学术资源。2006年,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通过论证被批准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本方向已形成海外华人诗学研究的团队优势,并以力量齐整、成果较多、影响较大而处在全国同类学科的前沿位置。

3、“当代文艺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论”

本方向侧重于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与转换运用,以期寻求出传统文学观念与范畴通向现代的“古今结合”之途,探寻中国古代文论在当代文艺学建构中的意义和作用,注重阐发中国古代文论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从文论与文化的关系切入进一步拓展比较文艺学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4、“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批评理论”

这一研究方向强调挖掘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生成的历史场景、思想语境与文化命题,从文学研究现代化与批评理论现代性角度赋予其以思辨意识与建设性意义,以期寻求对于新世纪文艺学建设的有益启示。

以上四个研究方向各具特色,既体现了学科的优势与传统,也显示出拓展的空间与活力,同时,四个方向又彼此支撑,形成了密切的互补关系。在“比较文艺学”方向的引领下,其他三个方向分别侧重于海外华人诗学、中国古代文论及现代批评理论的研究,涵盖了文艺学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总体上形成了以“比较”和“海外”为主要特色、强调“打通”与“实践”的学科发展内涵,与侨校办学特点紧密结合,又在国内同学科中具有鲜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