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暨南大学中文系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本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2007年);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2007年)和“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2008年);教育部“海外华语研究中心”(2005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2001年)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2000年);2014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评为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的最高等级——攀峰重点学科(全校仅有5个);2014年,本学科创建了暨南大学“世界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凝聚力”协同创新中心(全校文科中仅有3个)。

本学科现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为饶芃子教授领衔的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2011年),詹伯慧教授领衔的汉语方言学大型次数编纂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建设(2013年),陈晓锦教授领衔的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2014年),范俊军教授领衔的中国濒危语言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年),程国赋教授领衔的中国历代小说刊印文献汇考与研究(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4项,省部级社科项目48项。近五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22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科优秀成果奖3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2篇,在A类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

本学科下设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海外华人文学、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本学科现有53位教授,46位副教授,科研成果丰硕。学科团队学术氛围浓厚,知识结构均衡,年龄结构合理,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是本学科队伍的鲜明特色。(2016年统计数据)

 

附件: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

(学科代码:0501

一、学科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即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指中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

中华民族在商代就有了成熟的文字体系,迄今为止,汉语言文字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均有辉煌的建树。中华民族的文学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口头创作,文字出现后的文学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中国历代存世文献十分丰富,对中国文学及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语言文学的成就,对中华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语言文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对中国和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育。从先秦至清代,中国的传统教育就以语言文学为重要内容。及至清末“西学东渐”后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语言和文学也是最早设立的学科。1981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点,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学科内涵

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确立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所属各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优秀传统,也面向世界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梳理、分析和研究本学科的基本现象,总结其发展规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重从跨国、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现象。既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规律,也通过中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语言文学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现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研究方向。这些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从不同角度考察、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现象,并同相关学科密切联系。

三、学科范围

中国语言文学各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范围如下:

1.文艺学。该学科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理论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思潮、中国古代文论、外国文论等,以及文艺美学、文艺民俗学、文学人类学、文化批评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该学科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个方向。理论语言学侧重于语言的基本理论研究,通对中国语言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并与外语作比较,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跨语言交际的规律。应用语言学侧重于语言文字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翻译理论与实践、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3.汉语言文字学。该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分为现代汉语和汉语史两个方向。研究领域包括现代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以及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现代汉语方向侧重于普通话和方言的研究,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联系紧密。汉语史方向侧重于研究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字等的历史演变,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联系紧密。

4.中国古典文献学。该学科是对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以及古籍数字化研究等内容。

5.中国古代文学。该学科以中国古代文学及其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包括历代作家作品、各种文学体裁的演变、文学流派、文学思想、各个时期文学的传承关系等。近代文学也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中国现当代文学。该学科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包括作家作品、文学理论、思潮流变、文学流派等,同时探讨文学与中国社会转型、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外来文化、文学与大众传媒等问题。评议组建议更名为中国现代文学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该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口头传承)、文献,包括与汉语言文学及跨境民族语言文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献的历史与现状,探索其自身特点、发展规律及社会功能。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该学科以全球性视野和跨国别、跨学科、跨文明的研究方法,研究世界各国文学、区域文学和国际文学关系史及文学比较。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民间文学、国际汉语教育、计算语言学等,在我国一些高校已成为类似于研究方向的独立分支学科。

四、培养目标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点是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分列如下:

1.学士学位: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综合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富于知识和思想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获得本学科学士学位者,能攻读高一级的学位,也能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的教学辅助工作,新闻出版和现代传媒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以及各级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的文字和行政工作。

2.硕士学位:专业基础知识全面、扎实,综合素质优秀,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富于知识和思想创新精神,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者,能攻读高一级的学位,也能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和现代传媒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以及各级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的文字和行政工作。

3.博士学位:全面掌握本学科范围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开展独立、深入、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研究工作。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或相近学科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也能适应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

五、相关学科

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相关的学科有: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