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温度——中文系教工第五党支部联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阅读有温度

——中文系教工第五党支部联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为营造党支部互勉共进的学习交流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同时也为了将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党建活动相结合,提高活动的知识性、丰富活动形式,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于202356日召开了以阅读有温度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在中文系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温明明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讨论了路遥的《人生》。本次会议不仅仅是红色经典作品的学习与交流,更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活动由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曾新英同志主持。

 

(支部开展“阅读有温度”读书分享会)

会议伊始,曾新英同志首先对活动做了介绍,读书交流会不仅是本支部内部的一次学习活动,更是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学生团支部共建的一次尝试,拓宽了党建活动形式。她同志介绍了《人生》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以及路遥本人的生平等,为大家全面把握这部作品提供了帮助。她谈道,路遥的《人生》主要是借高加林一个重要人生阶段的遭遇来展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青年人的人生困惑、焦虑和期待,卷首所引用的柳青的《创业史》中的那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还年轻的时候……”恰好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做了注脚。“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仅仅是当时社会中的重要话题,也是今天我们青年一代走向社会时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选择本书作为今年第一次党建活动的研讨作品意义之所在。

巫燕妮同志结合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理论,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该小说进行了解说。结合小说中“卫生革命”的情节,巫燕妮分析了高加林身上的矛盾性。在村里,高加林代表的科学并没有说服村民们,最后是高明楼代表的差序格局中的权威用它的能量说服的村民。这其实是一种不兼容的表现,而高加林在其中收获的只有挫败。而他尝试融入农村的过程是妥协的过程,他在这个过程中是折损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这也使得高加林更加彻底地认同城市,更加迫切地想要离开,所以高加林的悲剧性结局是必然的。

李雅婷同志结合书中的创作背景谈到了高加林作为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发展困境,她提到高加林的冲动和错误其实正代表了那个年代大多数青年人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

彭嘉凝同志则从作品的经典性谈到了“高加林”难题对于今天的青年们发展困境的折射与照应。

 

(师生交流氛围融洽)

在学生代表发言结束后,温明明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并就《人生》这部作品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谈道,《人生》是他上学的时候就引起同学们讨论的作品,在今天依然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可见经典的超时空性。他从“高明楼为什么怕高加林”“高加林的卫生革命为什么失败”“巧珍为什么喜欢高加林”几个方面解读了小说文本,与当时的时代相结合分析高加林行为的合理性,并对与会学生进行殷切嘱托,“要立足当下,脚踏实地才能圆梦”。同时他也对本次党建活动的新形式给予了高度肯定,鼓励支部要大胆尝试,实现支部共建形式多样化。活动圆满结束。

 

(与会成员合照)

(来源暨南大学文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