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华南农业大学举行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华农官方微信公众号透露,典礼上,学校党委书记李凤亮宣读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决定。这意味着,李凤亮接棒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凤亮。图源:华南农业大学
李凤亮是文学博士,讲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城市文明,其中西方小说诗学研究、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文化科技融合与新兴文化业态研究具有开拓性贡献。独立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各类著作(含合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文化评论近200篇。
(△来源:南方+客户端 记者 马立敏)
李凤亮,暨南大学1996级文艺学硕士,1998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暨南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等职。2021年7月起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暨南大学深圳校友会高级顾问。李凤亮曾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和“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文学评论奖、深圳市第三届“鹏城杰出人才奖”等。
2021年,李凤亮作为校友代表在暨南大学建校115周年暨董事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讲,讲述十三载与暨大相濡以沫,明湖情缘未了的故事。2022年,暨南大学校友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学校出版《三十年 三十人》一书。该书立足校友总会成立30年以来的历程,依据校友身份的不同和所做贡献领域的不同划分为六章,选取了30位在各行各业取得杰出成就的校友,记录下他们的动人故事,李凤亮便是其中一位杰出校友。以下为书中李凤亮校友专访全文。
李凤亮作为校友代表在暨南大学建校115周年暨董事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演讲
/ 李凤亮 /
十三载暨南情缘
忠信笃敬指引远行
“先锋、开创、独立”,这是李凤亮对暨南精神的解读。从负笈南下的暨南学子,到年少有为的暨南学者,再到堪称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和校党委书记,李凤亮始终秉承暨南大学“忠信笃敬”的校训,以“拓荒牛”的精神,为文化产业探路拓荒。李凤亮始终坚信大学的人才培养之道应当以人文为基石,如此才能建构合乎时代需要的人才,而构建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和校友文化则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01
十三载与暨大相濡以沫
明湖情缘未了
1996年,李凤亮来到暨南大学学习。那一年,他考入了暨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跟随蒋述卓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年少的他在暨南大学已崭露头角,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由于成绩优异,李凤亮于1998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并在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读研时除了潜心学习,李凤亮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担任研究生学术研究会会长,组织学术年会,编辑学术刊物,并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称号。
博士毕业后,李凤亮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暨南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等职。2006年,不到35岁的李凤亮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于2008年初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成为暨南大学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他协助学校和院系制定了多个学科建设与管理规划。通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于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学科于2007年顺利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极大地提升了暨大中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暨大的侨校特色也影响到李凤亮的学术选择,在暨大这个“华侨最高学府”和华文文学研究重镇中,他从过去的西方小说理论研究逐步转入海外华人诗学领域,并以“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申请获得了自己主持的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后出版了《彼岸的现代性——美国华人批评家访谈录》《移动的诗学——中国古典文论现代观照的海外视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海外视野: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等著作,赢得了学术界的认可。“学校和学科是舞台,个人的研究是舞蹈,舞蹈和舞台之间不是单纯被动的适应过程,二者的互动和融合才有创新和共赢。”这是李凤亮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心得。
2016年,李凤亮校友登上《暨南校友》会刊封面人物
2008年,李凤亮调到深圳工作,虽然离开了相濡以沫十三载的暨南园,但他也会趁回广州开会的机会,专门到当年住过的宿舍金陵苑1栋去看看,回忆青春年少的时光。在2021年庆祝暨南大学建校115周年暨董事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李凤亮受邀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深情说道:“这些年来,我常常回想起在暨南园学习、工作、生活的时光,充实且快乐。十三载与暨大相濡以沫,注定终生与明湖情缘未了!感恩母校的培育,感谢我的恩师、我的同学、我的同事,你们是我永远的青春记忆。”
02
用暨大学术链接深圳人文
在中国最年轻大学校长的“名册”上,一定会有“李凤亮”这个闪亮的名字。2008年秋天,从美国访学归国不久,36岁的李凤亮被广东省委选任至深圳大学工作,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学副校长之一。“少年得志”的李凤亮也曾因缺乏经验而苦恼,做好一件事常常需要更加费心。李凤亮坦言,刚到深圳大学工作时压力确实很大,他常在床头放一支笔,随时记下自己对工作的思考和设想。
在李凤亮心中,“这里是可以做事的地方,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在此后的十余年里,李凤亮与深圳共成长,他在这座年轻富有活力的城市中追逐自己的梦想,也参加和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高等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009年,李凤亮创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创新平台与新型智库。2016年,李凤亮调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并于2021年升任校党委书记,加快推动南科大新型特色文科的建设,带领南科大争当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冲锋舟和先遣队。
回想多年来在文化领域深耕细作所取得的成就,李凤亮认为这和他在暨大的学术耕耘、科研积累密不可分。早在暨南大学任教时,李凤亮就曾密切关注深圳文化事业的进展,参与完成了《深圳市文化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调研过程中,他实地调查了深圳文化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相关企业机构,这让他系统认识了深圳文化产业的细节和全貌,让学术与实践、与基层深度结合。“暨南大学有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暨南精神也是先锋、开创、独立,这与深圳这座城市的核心精神是不谋而合的。我把我在暨大的学术耕耘、科研积累应用到深圳的工作中,致力于深圳的文化产业建设。”正所谓“暨南情,深圳缘”,李凤亮进入深圳学术界、人文界、文化产业界的核心地带后,开始秉承深圳早年的“拓荒牛”精神,为深圳文化产业探路拓荒。
李凤亮敏锐地将传统文科与其他社会科学融合起来。在他看来,文科有偏人文的一部分,重在学术传承创新;也有偏社会科学的一部分,重在对策应用。人文学术看似“无用”,实则关乎价值重建、精神奠基、心灵回归。有人说一个国家理工科不强一打就倒,而如果文科不强不打自倒,他认为颇有点道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能够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软实力建构的进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李凤亮创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并先后成为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委宣传部“重点培育智库”、广东省“文化产业与新媒体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获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筹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创新平台与新型智库。
2016年调任南方科技大学后,他不断推动新型特色文科的建设,推动实施《思想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这一角色中,李凤亮带领着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不断探索,向着建成贡献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大步前进,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带领学术团队在南方科技大学积极筹建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体现“全球视野、国家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城市文明学术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高地、交流传播平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典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学术创新探索的重要载体。
从初涉深圳、进入深圳到了解深圳、参与建设深圳——这一条贯穿20多年的时间轨迹,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深圳缘分;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着石头过河,润化着深圳这座城市的人文脉络,让深圳的文化版图日渐丰富。
03
忠信笃敬指引前行
校友文化深植心中
谈到高校的发展定位,李凤亮特别将校园文化和校友文化作为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在李凤亮看来,除了论文、项目、ESI排名之外,国际化程度、校园文化、校友文化这些软性的层面有时更能体现学校发展的水平和特色。多样文化在暨南园中共存,就是暨南校园文化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当初他来到暨大时,学校的校园文化就令他耳目一新,校园里有很多外招生,他们穿着时尚服装,当众用亲吻这样亲密的方式来相互问候。开放、包容和多元的校园文化浸润和培育了在这里成长的人,“过去的观念讲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现在我们也要提倡文化育人”。
2020年,李凤亮(右四)出席暨南大学建校113周年活动
在校友工作方面,李凤亮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他曾担任暨大深圳校友会副会长、高级顾问,在深大、南科大任职时也分管过校友工作,这些经历让他十分注意培育校友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他认为校友工作是情感、文化工作,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募捐行动;校友工作对象是全体校友,不是少数杰出校友;校友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形成联动,不单是校友会这一个部门的职责;校友工作要改革传统工作方式,重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校友活动应当有多样化的形式,加强与在校生的互动交流。
李凤亮离开暨大已经十余年了,可他经常回到暨大,参加研讨、看望老师、指导学生。作为校友,他始终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发展,积极参加母校和深圳校友会的活动。几年前,他还和1998级的博士研究生同学共同发起募捐,捐赠设立了一笔面向研究生学术创新的奖学金,以表达关心师弟师妹成长成才的涓涓心意。
岁月变幻,使他与母校紧紧相连的,正是十三载结下的暨南情缘,是暨南经历丰润了他的人生品格。多年来,他和许多校友一样,始终牢记着暨南大学的校训——“忠信笃敬”,这是暨大的校训,也是暨南人的品格。在他看来,“忠”是忠诚、忠厚、忠实,忠诚于国家,忠厚于事业,忠实于自己。“信”是诚信、自信、坚信,对他人诚信,对自己自信,对梦想坚信。“笃”是笃学、笃行、笃定,知识要笃学,真理要笃行,内心要笃定。“敬”是敬人、敬己、敬业,尊敬他人,尊敬自己,尊敬自己的职业。走出暨南学府,李凤亮坚持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研究,从西方小说理论研究到海外华人诗学批评,再到文化产业与文明创新研究,他努力在文化领域深耕细作,时刻瞄准国家需求,呼应时代诉求。李凤亮始终追求知行合一、脚踏实地、不言放弃。他说,“‘忠信笃敬’让我懂得,只有做到忠厚忠实、自信诚信,才能做好‘大写的人’;只有做到敬人敬己、笃定笃行,才能成就无悔人生。”
(来源暨南大学文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