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广州学研究中心

928日上午,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合作签约仪式暨广州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广州市原市长、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州大典》主编、《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陈建华,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创新中心主任林如鹏,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夏泉,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若岚,广州图书馆馆长兼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主任方家忠,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副主任席涛,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程国赋,文学院党委书记、创新中心理事魏霞,社会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杨杰,文学院副院长李云飞、王京州,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朱巧云,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开建、陈广恩、刘永连等出席仪式,仪式由夏泉主持。


(陈建华、林如鹏、夏泉、李若岚等为广州学研究中心揭牌)


林如鹏在致辞中指出,广府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旺盛现实生命力和广阔未来前景的区域文化,是包括粤港澳地区在内的海内外广府民系、以及生活在广府地区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共有的文化属性的概括和共同的精神文明家园,研究广府文化、构建广州学和广府文化体系对于研究岭南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大典》的编纂出版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今天形成“广州学”奠定了重要基础。暨南大学将全力支持创新中心和广州学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共同推动广府文化的繁荣发展,致力于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研究广州学的高端平台,海内外广府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重镇,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广东故事。他还发出了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加入广州学和广府文化传承传播队伍的诚挚邀请。


李若岚在致辞中指出,暨南大学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创新中心在中华文化的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积极承担广州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职能,贯彻“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大典宗旨。在建华主任、如鹏书记的重要指引和大力促成下,两个中心得以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新时代广府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承传播和广州学的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她表示,市文广旅局将为两个中心亲密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保障。


随后,程国赋、刘平清分别代表创新中心、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签订合作协议)


敦聘仪式上,林如鹏受聘为《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夏泉、程国赋、汤开建、陈广恩、刘永连、刘正刚等受聘为《广州大典》学术委员会委员;王京州、吴青受聘为《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编委会委员。


专家交流环节汤开建表示《广州大典》的编纂出版是广东出版史上前无古人的宏大工程,让海内外学界获益良深。广州学研究中心的设立,将和现有的香港学、澳门学组成完整的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研究体系。陈广恩分享了主持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重点项目、编写《广州大典》普及书系《黄佐作品选读》的经历。程国赋介绍了创新中心建设海内外分中心和潮州文化研究院、侨都文化研究院等的情况,并简要报告了广州学研究中心以建成省、市重点研究基地为主要目标的初步发展规划。王京州介绍了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类书叙录、整理与研究”,认为《广州大典》结合了类书与丛书的优势。


刘平清介绍了《广州大典研究》集刊创办以来的历程、社会影响力以及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正在编纂的几大项目基本概况。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职能之一就是推进广州学研究。他指出,暨南大学学者及培养的优秀人才,多年来为《广州大典》作出了很大贡献。希望今后能继续借助暨大雄厚的学术力量,在广州学研究、《广州大典》编纂、广州学人才培养、《广州大典》科研课题的申报、广州学社科基地的申报以及《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的出版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


夏泉简要介绍了双方筹备本次合作的缘由与过程,表示暨南大学长期以来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图书馆及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本次签订合作协议,必将充分发挥双方的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和学术优势,在文献整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宣传推广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兼顾学术性和社会影响力,携手建设好广州学研究中心,振兴广州学和广府文化。


陈建华在总结讲话中,阐释了岭南文化的来源和构成,介绍了“广府学”的主要内涵和外延,回顾了他策划组织编纂《广州大典》《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等大型工程,以其示范性推动全国范围的地方文献大型丛书编纂和文物普查的历程。他表示,《广州大典》已成为广州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在海内外影响力日益增大,今后仍将继续发扬公益性、便利性的优势,争取更多底本持有单位的支持与合作,为海内外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资源。他特别感谢暨南大学为《广州大典》编纂所作的重要贡献,肯定暨南大学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上所作出的贡献。




暨南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美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大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殷殷嘱托,牵头申请并获批了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岭南文化为特色,致力于构建以广州学(广府文化)、潮学、客家学为支撑的学术架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次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广州学研究中心,是继2021年成立潮州文化研究院和今年上半年与中共江门市委统战部合作共建侨都文化研究院后,暨南大学构建地域文化研究体系、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协同共建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广州大典》是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广州大典研究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广州大典》一期的基础上,陆续编纂出版《广州大典·曲类》《广州大典·民国广东公报丛编》等大型地方文献丛书,推出《广州大典总目》《广州大典概要》《〈广州大典〉普及书系》等图书,编辑出版十辑《广州大典研究》集刊等,为赓续广州文脉、形成广州学研究格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两个中心本着平等互惠原则,开展合作事项:促进双方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学术访问,建立双方机构、研究人员互访互聘机制;合作开展广府(大湾区)人文社科相关领域的文献整理项目与课题研究;建立双方所办学术集刊的互认机制;双方将以广州学研究中心的名义联合申报省市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合作举办学术会议、讲座、学术研究等相关活动。





供稿单位: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来源:暨南大学新闻网

文:周仕敏、赵晓涛、吴志鹏

图: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排版:薛佩莹

校对:周仕敏

责编:李伟苗

初审:朱巧云、杨艳

复审:程国赋

终审发布:魏霞  苏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