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程刚,安徽繁昌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200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1月进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2013年9月暨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2015年10月晋升副教授,2024年4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24年10月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论,宋代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
开设课程
·本科生:《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名篇导读》《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大学语文》等课程
·研究生:《唐宋诗学》
·在线开放课程:《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
论文发表
· 苏轼的“幽人”易象与意象,《文学评论》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9年4期全文转载
· 中国诗学的“无意”精神,《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 从“困极而后亨”到“诗穷而后工”:略论欧阳修的易学思想渊源,《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 欧阳修的《易》学研究与古文文风转变,《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
· 秩序与安乐:邵雍的易学与诗学 《浙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
· 以易释史:邵雍咏史诗的一大特征,《周易研究》2007年第1期
· 显学、子学与义理之学:宋代易学特点概述,《周易研究》2011年第2期
· 宋代的太极观与文学本原论,《周易研究》2014年第4期
· 杨简易学中的“自”“己”“我”《周易研究》201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 论点摘要
· “祛魅”的宋代易学,《周易研究》2023年第2期
· 文道合一与诗乐合一:朱熹与邵雍文学本体论之比较,《孔子研究》2008年第5期
· “易无思”与“思无邪”:苏轼对于“思无邪”的独特阐释,《暨南学报》2012年第3期
·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与朱熹关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 欧阳修《诗本义》与《易童子问》经学阐释比较,《中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 论宋代的“文人之易”及其解易方法,《中州学刊》2013年第2期
· 《周易》影响文学的七个层次:《周易》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三,《天府新论》2012年第1期
· “以史证易”与杨万里诗歌意象选择,《北方论丛》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 苏轼的易学与朋党论,《北方论丛》2013年第1期
· “心为太极”与邵雍诗歌中“狂”“闲”“乐”的生命境界, 《北方论丛》 2022年第2期
· 诗无题论的批评视角,《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 杨万里活法诗的泛生命化特征及其易学渊源,《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
· 作为一种“叙事实体”的“新乐府运动”,《中国韵文学刊》2023年第2期
· 观物之乐与天地境界:邵雍三乐与冯友兰四境界之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
· 杨简易学的“不起意”与其文学思想,《齐鲁学刊》2016年6期
· 从“一爻为主”到“卦合爻别”,《齐鲁学刊》2021年5期
· 宋代易学与朋党论,《国学学刊》2012年第2期
· 《慈湖诗传》的“以《易》释《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 以道自任与以道自重——易学影响下的宋代士人人格精神 ,《烟台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 诗论中的“有我”与“有‘我’”,《文学前沿》第11辑
· 从“辍其情”“性其情”到“任其情”:从魏晋玄学人性论变化看“诗缘情”说的提出,《中国诗学》第13辑
· 邵雍的“象数”易学与其诗歌中的“数象”,《中国诗学研究》第15辑
· 随与健:苏轼易学影响下的人格理想与文艺理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1辑
· 苏轼易学中的“和而不同”与其文艺思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3辑
· 形而下的易学:宋代文人之易的思想特点,《新宋学》第4辑
· 苏轼的易象与意象,《西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 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范式:《周易》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 《周易》卦爻辞的文学性:《周易》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二,《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 邵雍的知行观及其与二程的差异,《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 落花意象与生命精神:从邵雍落花诗看他生命境界的三层次,《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 邵雍诗歌研究方法概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言下之意”与“言外之意”:试论诗歌中含蓄理论的两支发展脉络,《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 古典诗歌中的“零度写作”,《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 排律文献学研究印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 技、艺、道:隐性的内在逻辑,《中华读书报》2010年3月10日
· 宋代文人的“生活易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24日
· 《复辨》易学史意义探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28日
· 绘制“大湾区写作”发展新图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29日
获奖情况
· 2021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2012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 2010年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奖
· 2016年暨南大学优秀本科生班主任
科研项目
· 202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宋易学思想转型研究
· 201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宋代易学与诗学关系研究
· 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宋六家的易学与诗学研究
· 2013年广东省优博论文资助项目 易学视域下的宋代诗学
· 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 宋代易学与诗学研究
· 第4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宋代易学与宋代文学